《我在大虞攒功德》转载请注明来源:八一中文网81txt.org
九月的顺京夜晚比白天要长上不少,以往这时天边已经泛着破晓的白光了,但此刻却依旧黑蒙蒙的一片,就像是这朝堂上的气息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有欠考量,若是朝廷主动发布政令找寻商贾募捐,怕是会引起诸多猜测,有伤朝廷的颜面。”
“那李爱卿可有什么好主意可以将修筑整个大虞道路的费用凑齐啊!”庆明帝姿态闲适的靠坐在龙椅上,语气淡淡地问道。
“这……”那被叫之人愣了一会儿才开口:“臣还未想到有其他办法,但是臣觉得修路一事可缓缓为之,不必急于一时,户部可每年抽出一笔银子用于修路,这样可以减轻银钱方面的压力。”
“陛下,臣有异议!”
“讲!”庆明帝眼皮都未抬一下。
“李大人,容我说上一句,户部的银子每年用于何处都是有章程的,若是按照你的说法,那这笔银子从哪里挪出来?便是挪出来了,届时若是有旁的事情,那么是修路先呢还是用于处理那事先呢?”
“陛下,老臣以为,修路这事宜早不宜迟,若是将大虞的道路都修好了,那么传递政令也好,运输粮草物资也罢,甚至是各地之间互通有无的速度也能够快上不少……”
当日,季珝将自己关于修路白嫖的设想仔仔细细的与庆明帝说了。
不多时,庆明帝便招来了大臣商量了此事,第二日便有大臣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个设想。
有的大臣觉得此举甚好,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朝廷这边的支出,也有的大臣认为此举传出去会有伤朝廷的颜面,大臣们争论纷纷,一时之间僵持不下。
可惜,庆明帝是早就决定好了要这样做了,因而朝堂吵了两三日,便有大臣在庆明帝的示意下,将道路修筑好后的收费政策给放了出来。
朝廷会出大头修路,商贾们募捐看他们自己的意愿,但是等道路修好后,只要是马车出行,则按照来往的距离、马车的数量来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银钱会用于道路的维修。
这里季珝借鉴了前世高速路桥费的做法。
虽说水泥不贵,但是整个大虞的道路维修费用也绝对是一个不低的数字,所以收费还是有必要的。
众大臣看了这个方案后,顿时沉默了,虽然这收取的费用不高,但是每日行驶于道路上的马车可不少,因而这笔银钱也不少。
原本就偏向于募捐的户部立马倒戈。
有那反对的也被户部众人一一辩驳了回去。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九月中旬,朝廷发布政令,以顺京为中心向周围州县辐射,朝廷正式开始修路,与这封政令一同下来的便是一封招贤令。
“……若是有家资丰厚之人,愿为家乡父老出一份力量,捐赠一笔银钱,待道路修好,于当地建立丰碑,翰林院修善事名录,铭记此事!此外,道路修好后……”有认字之人将这段话念了出来。
这段话很好理解,因而围观众人顿时哗然。
“朝廷这是什么意思,修路不够钱了,所以要百姓出钱?”有些人忿忿。
“我倒是觉得挺好,只不过捐一笔钱而已,就可以将名字铭刻在碑文上,还会被收录到朝廷的善事名录里面,以后就名流千古了呀!”也有人十分赞同。
“可是它后面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修好之后,朝廷还要收费?”
“不是说了吗,以后道路的维修全由朝廷负责,因此才收费的!”
“可是又要民间出钱,又有收费,这……”有人明显接受不了。
“又没有强制要你出钱,你可以不捐!”
民间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政令发布下去几天了,工部那边的募捐箱却还是空的。
直到顺京周报新一期的报纸出现。
报纸如实的将政令给写了上去,但是却在分析此事时,大肆的宣扬了一番路修好的好处,尤其是对于商队的好处。
此外,顺京周报话音一转,说是现在已经有商户捐赠了银钱,而后便将此次捐赠银钱的商家名号以及捐赠的银两数目给公布了出来。
众人一看,顺京报社、墨书阁、珍宝阁,这三家每家都贡献了一万两银子。
众人纷纷惊叹,感慨这三家的大手笔。
季珝:深藏功与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半山青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八一中文网81txt.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