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莲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八一中文网81txt.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嘉祥县城东,有个小村庄叫李家大营。三十多户,百把号人。大都是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燧的子孙后代。李燧家族继承了祖宗文经武纬的遗风,在此挖坑筑岗,修渠垒坝,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个村的村民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智勇双全,文通武达,民风淳厚。自古以来,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每年到了初冬、阳春,干旱少雨的季节,白毛风刮起,硝土弥漫,天昏地暗。大风过后,土地是一片皆白,好像下过一场小雪。这里的庄稼人,半年靠种地,半年靠汤皮硝过日子。
李家大营村西面,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青蒿遍地,芦草丛生,野兔成群。这里既是富人游猎玩耍的猎场,也是穷人家挖野菜,度春荒的天然菜地。村子的南部有条小河,叫洙水河,同村子北面五里以外的赵王河,同发源于西部菏泽境内,与黄河相连,流入济宁市南阳湖。河里野生鱼类,品种繁多,有鲇鱼,鲤鱼,鲢鱼等,偶尔还能抓到王八(鳖)。河水里除了小鱼小虾,还有潜入泥中的黄鳝、河蚌、泥鳅、蜗牛。水面上长着像柳叶似的草,俗称楂草;这些东西,都是百姓饭桌上的家常菜
李家大营村光棍李克政,又名李双喜,这人长得英俊潇洒,中等个子,瓜子脸,浓眉凤眼。冬天,身上常穿一件青色棉袍,扎一条洋布青色腰带。自打八岁被爹娘过继给老光棍大爷李清汐,心存怨恨,离家出走,被人贩子拐卖到天津市。十余年间,尝尽了人间苦难,差点丢了性命。二十四岁返回山东老家,被迫投靠了光棍大爷。他跟着大爷除了舞枪弄棒,就是下地干活,日子过得枯燥无味。李双喜童年的记忆犹在。尽管黄氏千方百计想挽回母子感情,忏悔给儿子造成的伤害。作为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委托媒人给儿子说个媳妇,成个家。
这一年刚过了清明节。媒人郑巧巧风尘仆仆地上门来,巧言令色地对黄氏说道:“大妹子,你托俺给双喜找媳妇的事,俺磨牙费嘴,今个总算有眉目了。快三十的人了不好找,俺把腿都快跑断了。您要没啥说道,俺今天就带他见见面去?黄氏道:“中,中,俺也跟你一块啥啥去?”“让你家双喜好好打扮打扮。”双喜说道:“打扮个啥,原来长啥样就啥样!有缘分就成亲,没缘分就散。”黄氏道:“你还是那么倔。真随根了。”双喜道:“咋打扮?穷得连件替换衣裳都没有?”黄氏道:“谁说没有,俺早准备好了,快进里屋换上去!”李双喜道:“谁稀罕穿你的衣服?”黄氏道:“你还老记娘的仇啊?乖孩子,听话,快换上。”李双喜道:“不换。”黄氏无可奈何对李清汐说道:“俺说的话他不听。穿一身脏衣裳,左一个补丁,右一个补丁的。谁家闺女能跟他?”
李清汐劝道:“双喜,你娘好心好意给你做的衣服就换上吧!”
李双喜道:“哼,她还好心好意?当年在天津亏了没配上型。否则,让人家挖肝掏肺的能活到今天吗?”黄氏抽泣不已道:“你走了,俺哪天不挂念你!没睡过一天好觉,天天作噩梦。俺盼着你快点回家来。那承想您这样对俺?”李双喜见黄氏哭得很伤心,他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道:“别哭了,娘。俺换上还不行吗!”李清汐说道:“双喜是个孝顺孩子。人哪有不犯错的。当儿女的不能得理不饶人。谁家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媒人道:“大哥是个明白人,你这辈子多亏摊上个好兄弟媳妇。把孩子过继给你,这铺的盖的,穿得戴的,啥都得操对。就说给双喜找媳妇这件事,你能行?”李清汐道:“俺哪行?全指望弟妹呢!就双喜穿的这身衣服,俺把布料买回来,她起早贪黑,点灯熬油地忙了不少天。”媒人奉迎道:“您快熬出来了,等双喜把媳妇娶家来,再给您抱个孙子,你就享天伦之乐喽!”李清汐道:“托您的福。”
说话间,李双喜换上了娘做的新衣裳。但见他:头戴青色礼帽,内穿白衬衫,外穿灰色中山服一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县政府的官员到乡下视察来了呢!黄氏悦目娱心地说道:“俺儿穿上这身衣服正合身。”媒人巧舌如簧地称赞道:“人长得俊,再穿上这身衣服,大闺女见了指定没啥挑的。”李清汐兴不由己,催促道:“天不早了,您们该赶路了。”黄氏道:“走,快走。三个人出了李家大营。便是一望无垠的麦田。他们小心翼翼的穿过麦田里的羊肠小路,操近路直奔孙集村而去。那闺女孙晓兰,其母叫金英,父亲孙光华已去世多年。孙晓兰,年方一十八岁,长得很秀气,正站在村头一棵柳树下等他们。不远处,她母亲金英和婶子正猫在一棵大杨树后面,窥探着闺女站的地方。
三个人马不停蹄,来到了孙集村头。媒人往远处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指道:“双喜,瞅见没有,村头大柳树下站着的那闺女孙晓兰,就是俺给你介绍的对象。这回就看你的本事了。俺和你娘就不过去了。”双喜道:“俺找地方,先解个手。”媒人着急地说道:“哎哟!你咋这么多事?快点。”他一哈腰便钻进了附近的柴禾垛后面。李双喜心想,咱本来就是庄稼人,干吗打扮成个阔少爷。于是,他事先把旧衣服穿在了里面,把新衣裳脱掉藏了起来。朝
闺女走去。黄氏说道:“你看那抱柴禾的,还给那闺女啦上不走了?”媒人道:“都是一个村里的,还能见面不说话?”再说那躲在大坑北面树林里的金英和晓兰她婶子,发现闺女在跟一个抱柴禾的人说话,也很纳闷。金英道:“这个死妮子,遇上熟人就啦起来没完。”他婶道:“让他们啦去呗!”金英道:“这人咋这么没眼力见?”孙晓兰见娘走过来,忙迎了过去,说道:“娘,俺们见过面了,就等你拿主意了。”金英问道:“人在哪儿呢?”孙晓兰指了一下三米外的双喜道:“就是他。”
金英出乎意料,道:“这人咋穿了身破衣裳?”闺女道:“他把新衣裳包起来藏柴禾里了,是不是挺实在?”金英说道:“是不错,娘听你的。”黄氏和媒人发现不对劲,急忙赶了过来道:“让姐姐笑话了。俺儿有新衣裳,他不喜欢穿。”金英道:“亲家。他俩互相都看中了就行,俺没啥说的。”黄氏道:“俺也没啥说的,您闺女比俺儿懂事。”媒人道:“那就这么定了?”金英道:“定了。”黄氏道:“俺更没说的啦。”
双方交换了定亲贴。转眼到了结婚日子。双喜披红挂彩,李清汐身穿马褂,头戴礼帽,喜气洋洋,站在大门口,热情地迎接着喝喜酒的客人。新娘子坐的轿子一进村,小孩子就连蹦带跳的围了上去。鞭炮噼哩乒叭响个不停。新娘盖着红盖头,拜完天地,拜继父,夫妻对拜,入洞房。一切是那么顺顺当当。直到半夜,客人们喝得,五迷三倒,陆续散去。双喜被人灌得昏头涨脑,进了新房,一头倒在新娘怀里。
第二天醒来吃早饭的时候,双喜发现,新娘子不是他见的闺女,不仅大失所望。他厉声问道:“快说,那个替你相亲的闺女是你家什么人?”孙小兰莫名其妙,回答道:“俺娘就生了俺一个,没人代俺相亲啊?”李双喜问道:“你是谁?”孙小兰道:“俺是孙小兰呀?”李双喜道:“你也叫孙小兰?俺活见鬼了?俺相亲时见的孙晓兰不是你这个样子?”“娘来,你把俺看成妖怪了咋的,俺可没孙猴子那本事,原来啥样,现在还是啥样,你哼哼是不是让狐狸精给迷住啦?”“反正你不是孙晓兰。”“你说俺是谁?……。”李清汐见夫妻吵起来道:“孩子,你有话慢点说不行嘛?让邻居听见了不笑话咱吗?”然后隔着窗户安慰儿媳妇道:“小兰,别生气,他就这个脾气。”孙小兰委屈地说道:“哼,你还问俺,俺还没问你呢?”李双喜理直气壮地问道“你要问俺啥?”
孙小兰质问道:“媒人告诉俺娘说:你家有良田几十亩,大骡子大马五六匹,兄弟姐妹四五个,逛过天津卫,混过济宁州。瞧你家这巴掌大个小院,像吗?就会吹牛。”
媳妇的一番话让双喜冷静下来。双喜把这事告诉黄氏道:“娘!这到底咋回事呢?还整出两个孙小兰来?”黄氏道:“可能抬轿地走错门了呗!都过夜了,还能换回来吗?”
双喜说道:“这个孙小兰说俺吹牛,咋整那么巧,两个孙小兰,还一块结婚。是不是媒人捣的鬼?不行,我得找媒人问个明白。”黄氏道:“嘿!生米做成熟饭了,媳妇不嫌乎咱就行了。”双喜道:“娘说得也对。一个庄稼人能娶上媳妇就行了。”到了晚上李双喜向孙小兰赔礼道:“都是俺的不是,往后咱们好话好说,行不?”“这还像个男子汉。”孙小兰打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十几岁就担起了全部家务。她的父母也是勤劳朴实的庄稼人。孙小兰的父亲叫孙忠国,母亲叫王风梅。三口人守着两亩半地,日子过得也很舒心。谁料想到,孙小兰十岁那年,她爹孙忠国积劳成疾,撒手归天。撇下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话说李双喜和孙小兰两人相亲相爱后,当年媳妇就怀了孕。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李清汐给他起了个大名子叫李福来,小名叫虎子。一家四口人更是喜出望外。李福来五岁那年,双喜带着孩子去姥娘家走亲戚。做梦也没想到,迎接他的舅妈,竟然是他当年相亲的孙晓兰。孙晓兰见到双喜领着一个五岁的孩子站在门外,急忙将大门关上。泪水忍不住流了出来。往事又浮现在她的面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