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八一中文网81txt.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六章
陈家族人逃荒至丰柏村时,这些丰姓守柏人早已在此定居了近五十年。
但他们丰家子嗣尤为单薄,近五十年的繁衍,也只得七八户,加起来不过三五十人。
而陈家,却恰恰相反。历来人丁兴旺、子嗣众多。
当年,陈贵山三兄弟分完家后,逃荒过来的陈氏族人也不过九户,但已有七八十人。
到如今,经过五十多年的繁衍,陈家氏族在丰柏村已有五六十户,七百多人口。
两三代人在此出生长大,成家立业。陈家子娶四方,陈家女嫁百村,姻亲关系遍布十里八乡,意味着陈氏族人深深地扎根在此,并形成了不小的亲缘网。
如今的丰柏村,陈是第一大姓——得益于陈家人能生。
而第二大姓,是丰——得益于丰家人扎根早,毕竟定居百来年了,再子嗣单薄到如今也有了一二十户人家,百来人口。
这两大姓就占了丰柏村农户的七成,剩下的二三十户是近几十年陆陆续续迁来的——毕竟大乾朝建立前后那一二十年,世道一直都不算安稳,各地多有灾祸发生,从祖地逃荒出来的人家也不少。
在陈家人来之前,这片山坳可谓是由丰家人独占。
一是因为这片山坳当年也算是重灾区,后来虽有人搬入,但一直未做大的修整。因此,生活多有不便。
二是丰家祖上是守陵人,很多农家人忌讳这些,觉得晦气,多不愿和丰家人相交,更不愿和他们同住一村。
但陈家人当年对丰家的历史根本不了解,只觉逃荒过后能有一落脚地即可。
因此,听从了衙门的安排落户在丰柏村。
***
虽说也在一个村子里住了五十多年,但丰家人和陈家人一直都颇为不对付。
毕竟一个来得早,一个人多,都有在村子里当老大的能力,当然得争一争。
在丰家人看来——你们陈家是后迁的外来户,能逃荒到这丰柏村定居下来,都是沾了我们祖辈的光。结果你们不说来我们丰家拜码头吧,竟然敢仗着人多压我们一头,这是什么道理?
而在陈家人看来——你们丰家也就比我们早来几十年,有什么光可让我们沾的?说到底大家也都是外来户,还敢搞什么欺生排外?再说了,我们陈家人多,这村里的事儿我们没少出力,你们难道没沾我们的光?要不要点脸呀?
两家人的斗争持续了几十年,其中最激烈的就是每十年的里长和里老推选。
大乾朝实行里甲制,每十二户为一甲,每一百二十户为一里。
这一百二十户中名下田地最多的十户为甲首,每一甲首负责一甲,主要处理甲内事务,包括督促服役、调查户口、课植农桑......
而每次换代后,这十个甲首还要互相商量,再从中推选一个里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